查看原文
其他

无睡意哲学 | 放下理论偏见 - EP62

2017-05-02 01哲学团队 哲学园

置顶哲学园  好文不错过


往期在文末


無睡意哲學課 

BEDTIME PHILOSOPHY

香港01哲学授权发布


原文链接:http://philosophy.hk01.com/無睡意哲學/51643/胡塞爾:放下理論的偏見---EP62


放下理论偏见 - EP62


现象学出现的背景

 

在十九世纪,面对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为世界带来的改变,一些思想家认为现代世界循此路发展会走向乐园,如孔德、涂尔干和黑格尔;另一些则认为会走向囚笼,如齐克果、韦伯和叔本华。前者思想往往笼罩有一种乐观色彩,认为更全面的科学化社会将带来进步;后者的思想则往往弥漫一种悲观情怀,认为科学理性遗忘了人的位置。

 

整体来说,现象学运动属于悲观的后者。现象学着重描述经验,摒除各种企图强行简化世界的解释。比如科技卓越自然会带来社会进步,人类纯粹是利己,以及世界纯粹由物质组成等,如此种种,在现象学家看来便是对世界的简化。现象学家试图重新呈现世界的复杂性,这一点和现今崇尚简约的文化格格不入,但引致复杂,却是批判思考必然会导致的结果。尽管现象学运动的发展纷陈,但总体而言,现象学家总是怀疑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,并且号召对主体的回归。

 

不过,现象学运动的特色不仅在于它的批判面向。它之所以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席卷欧洲人文学科,对知识分子产生吸引力,还在于它刻意从传统的非理性主义中区别出来,如上期讲述的齐克果和叔本华等非理性主义代表。现象学家通常认为,他们的批判只对理性有否定作用,难以建立一种肯定新理想的文化。

 

于是,现象学家总是积极地重建各种「新秩序」。海德格积极从古希腊提取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,他提出希腊人的强大在于直接面对存在的不稳定性,而沙特则把笛卡儿对意识的肯定推演至极致,认为世上没有一种压倒性的力量能否定自己的自由。这些存在哲学给予无数人生存下去的力量。而这些思想家的战略方向,发源于现象学祖师爷胡塞尔的宣言《哲学作为严格科学》。

 

从主体中重建客观:发崛诸世界

 

胡塞尔生于奥地利,当时奥地利中产阶级对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情有独钟,如维根斯坦等哲学宗师亦沉浸其中。然而胡塞尔没有受这文化氛围影响,他早年攻读数学,师从数学家魏尔斯特劳斯(KarlWeierstrass),后来因思考数学基础的问题,走进了哲学。胡塞尔的哲学道路深受富有教学魅力的布伦坦诺(FranzBrentano)和逻辑学家布尔扎诺(Bernard Bolzano)的影响。

 

布伦坦诺的描述心理学影响了一代的心理学家和逻辑学家,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受其影响,卡纳普(Rudolf Carnap)亦细致地讨论过布伦坦诺的判断理论。布伦坦诺的一个中心思想,是意向性(intentionality)使心灵现象在本质上区别于物理现象。意向性即意义指向,透过意义关联于事物,而物理现象自身则没有这个属性。比如说,只有在拥有心灵的我们解读一本书的符号时,符号才产生意义,但书本作为物理东西自身,是不会有意义指向的。

 

而布尔扎诺,则是第一个有系统地反对心理主义的逻辑学家。所谓心理主义,是指逻辑研究的对象,如观念、命题和命题关系等,只是人类的心理造物,没有客观的存在基础。布尔扎诺认为这使得真实变得不可能,因为倘若逻辑对象只是心理中的存在,心理主义的主张也只是一种心理中的存在,只对主张者有效,但这会产生矛盾。按这归谬法,人类必须假定客观真实的存在。

 

胡塞尔的思想深受这两位哲学家影响,他们一个强调心灵主体,一个强调观念的客观性,而胡塞尔早中晚年的哲学道路,便纠缠在怎样从主体建构出客观的道路。

 

在他的成名作《逻辑研究》中,胡塞尔指出科学的一大基础在于逻辑,而当我们细心地研究逻辑何以可能时,会发现它不可能脱离主体的判断活动。逻辑对象虽然客观,但它必须从主体的判断活动中构成和呈现。比如说,富士山上的雪是白色,这命题是客观真实的,但没有了意识,这命题是不能呈现的,它只是一堆粒子的聚合,或者连是粒子与否亦无以肯定。换句话说,一个事实和命题的呈现,必须先假定一个意识的存在,这个意识至少能够分辨出白色这个观念,以及看见事实。胡塞尔分别把看见把看见观念的能力称为本质直观(eideticintuition),看见事实的能力称为「范畴直观」(categorial intuition)。

 

在《笛卡儿式的沉思》中,胡塞尔更强调「超验跨主体性」(transcendentalintersubjectivity),意即客观性是在众多主体间的互相印证中呈现。所谓世界,就是众多主体生活其中的背景场域。这观点把意识置于「客观世界」的核心位置,和我们一般的理解可能有很大差距。我们总会想象过一个没有意识的宇宙,但胡塞尔认为这个「空洞」的宇宙,也有一个意识作为背景。我们是不可能设想一个没有意识的世界的。

 

胡塞尔相信,这种将科学基础奠基在人类主体的工作,将会纠正「舍本逐末」的实证主义,令科学家更加意识到科学的本源在于意识。而意识活动所呈现的世界,亦不只有物质世界而已。除了物质世界,意识的「意向性」还能产生记忆世界、想象世界、观念世界、文化世界、生活世界等诸世界。因此,不少胡塞尔的忠实追随者会认为《逻辑研究》是一种哲学的「发现」,它发现了被现代性遗忘的诸世界。

 

沙特在著名短篇《意向性: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根本概念》中,对胡塞尔哲学作出了富有诗意的描述:一方面,意识无法被定义,它总是超出其自身。当你试图进入一个意识之内,你必然会被抛出那个意识之外。你只能在道路上、在城市中、在人群中发现自己。意识总是投向着其他事物,你总是超越你自己;另一方面,客观事物的「怖栗和荣耀」亦重新被恢复,因为意向性研究抬高了主体在客观世界的位置,客观性是在经验中被构成,于是经验中的诸种事物,原则上亦应被一视同仁,不能因为它们「不符合理性思维」而被排斥,比如被爱的对象、被恨的对象和被恐惧的对象等,亦不能被简化的理论抹杀这些事物的客观性。

 

胡塞尔亦积极地尝试以各种称为「还原」的方法研究这些对象和世界,尽管胡塞尔在晚年时说他的现象学研究始终不断遭遇挫败,而他始终是个「初学者」,但他的研究方向毕竟启迪了如海德格、沙特、舍勒、梅洛—庞蒂、德勒兹等哲学大师,对后来欧洲大陆的各种思潮产生了启发性的影响。


知识论 - EP01  形而上学 - EP02  伦理学 - EP03   美学 - EP04  宗教哲学 - EP05  X的哲学 - EP06  哲学教育 - EP07   自然期待 - EP08   无知之知 - EP09  理型与洞穴 - EP10   小结: 哲学入门 - EP10'   政治与人生 - EP11  逻辑作为方法 - EP12  整体先于部分 - EP13  小结:古希腊三哲 - EP13'  太一与灵魂 - EP14  教父哲学 - EP15  形而上学传承 - EP16  五路论证 - EP17  意志与剃刀 - EP18  人文主义的兴起 - EP19  小结:经院哲学 - EP19'  我思我在 - EP20  心物二元 - EP21  泛神论 - EP22  自由与必然 - EP23  单子 - EP24  神义论 - EP25  理性主义 - EP25’  利维坦 - EP26  心灵是块白板 - EP27  政府论 - EP28  柏克莱:存在就是被感知 - EP29  休谟:怀疑论 - EP30  休谟:心灵只是舞台 - EP31  小结:经验主义 - EP31’  先验于感性 - EP32  无睡意哲学 | 康德:命题与数学 - EP33无睡意哲学 | 康德:物自身 - EP34无睡意哲学 | 康德:实践理性批判 - EP35无睡意哲学 | 康德:美的契机 - EP36无睡意哲学 | 康德:崇高与目的论 - EP37无睡意哲学 |  康德:何为启蒙 - EP38无睡意哲学 | 小结:德国观念论(上) - EP38'  无睡意哲学 | 第四批判 - EP39 无睡意哲学 | 限制概念 - EP40无睡意哲学 | 同一哲学 - EP41无睡意哲学 | 肯定哲学 - EP42无睡意哲学 | 绝对观念论 - EP43无睡意哲学 | 自我觉知 - EP44无睡意哲学 | 绝对精神:德国观念论(下) - EP45无睡意哲学 | 正反合 - EP46无睡意哲学 | 艺术与自由 - EP47无睡意哲学 | 自杀论 - EP48无睡意哲学 | 小结:德国观念论(下)- EP48'无睡意哲学 | 宗教的起源 - EP49无睡意哲学 | 理解社会行动 - EP50无睡意哲学 | 理性就如铁笼 - EP51无睡意哲学 | 资本主义的危机 - EP52无睡意哲学 | 阶级斗争 - EP53无睡意哲学 | 社会学三大家影响 - EP54无睡意哲学 | 社会学小结:涂尔干、韦伯、马克思 - EP54'无睡意哲学 | 人生就如钟摆 - EP55无睡意哲学 | 如何解脱痛苦 - EP56无睡意哲学 | 信心之跃 - EP57

无睡意哲学 | 审美三阶段 - EP58无睡意哲学 | 酒神和太阳神 - EP59无睡意哲学 | 上帝死了 - EP60无睡意哲学 |  没有事实,自由解释 - EP61无睡意哲学 | 生命哲学先驱:叔本华、齐克果、尼采 - EP61'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